昨天,青岛港职工正在将清管器推入发球筒中。
昨天,随着董家口首站的阀门启动,来自阿曼的28.5万吨轻质原油涌入管道,奔向潍坊,标志着青岛港董家口港-潍坊-鲁中、鲁北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实现通油作业,同时也标志着青岛港在推进“内陆油港”建设,实现“门到门”全程物流服务,打造国际原油贸易、分拨中心的道路上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。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青岛港港口产能释放,也为山东石化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。 山东炼化企业每年节省30亿
石化是山东省重要的支柱产业,拥有超过40家地炼和石化产业,目前全省的石化产业总量达3万多亿元,炼油总产能达2.1亿吨,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总量的70%以上,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。而山东地炼企业使用的原油近50%以上从青岛港上岸。青岛港是国内沿海最大的油品运输、中转、储存基地,接卸原油量保持全国第一,在位于胶南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,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世界一流的30万吨原油码头和近300万立方的油罐群,港区年作业能力达到了2500万吨。依托黄岛和董家口两大港区联动发展,青岛港原油吞吐量2016年实现20%以上的增长,占山东口岸地炼进口油市场份额的一半。
山东地炼进口原油90%依靠公路运输,每天有超过3万辆油罐车在山东省内穿梭,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物流成本,而且产生了运输安全、废气污染等问题。因此,以更加安全、环保、经济的管道方式输送大批进口原油,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炼化企业共同的迫切需求。据悉,管道运输将降低原油物流成本10-15元/吨,每年可为山东炼化企业降低原油运输成本三分之一,节省近30亿元。
采用国内领先密闭输送工艺
2016年8月,该工程开工建设,一期工程起始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海业摩科瑞油品罐区,终于潍坊市滨海新区滨海末站,全长236公里,设计输量3000万吨,总投资约30亿元,并在潍坊滨海新区央子库建设了100万立方油罐区,在董家口配套建设近300万立方油罐区。
本文由上海五岳安全阀公司转载发布;上海五岳专业生产各种安全阀,主要系列有弹簧式安全阀,先导式安全阀,衬氟安全阀,不锈钢安全阀,高温高压安全阀,电站安全阀等,并终身为使用单位提供相关产品技术支持。
作为该工程的设计方——北京东方华智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青岛分院院长胡威告诉记者,该工程从输送工艺的选择上,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密闭输送工艺,隔绝了油品和空气的接触;在设备上采用了国际国内领先、经过实践验证最可靠的SCADA控制系统,能实时指导运营人员进行操作,实时监测管道运输的各项性能指标,预防油品泄漏等安全事故发生。另外,从设计的选材、施工等方面引入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概念,国家从2016年开始推广,该设计院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比较早,在整个管道全生命周期内进行控制,包括设计、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,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。运营3至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内检测,就像人做体检一样,实时检查管道的状况。同时,与基础数据进行对比,能够发现管道什么地方腐蚀,什么地方寿命不足,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更换设备等,来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。 青岛港打造“一体化”运营模式 下一步,青岛港将全面统筹黄岛、董家口、潍坊三大油港区的综合资源,实施商务一体化、生产组织一体化、计量交付一体化、客户服务一体化的“一体化”运营管控模式,持续提升联动管理、延伸管理、协同管理的整体效能,为各大贸易商、货主提供更加安全、优质、高效、经济的“门到门”全程物流服务。
“与传统汽运通道相比,能更充分地发挥 ‘董潍’、‘黄潍’两条管线的作用,为客户设计管线直输与市提相配合的物流保供渠道,进一步减少了船舶待港时间、提高油品运输效率、强化供应保障。”青岛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该工程为客户在黄岛、董家口灵活选择接卸码头和管输通道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,构建了成熟的原料保供通道,渠道选择灵活,服务质量更加高效稳定。未来,青岛港还将扎实落实山东省油气输送设施规划建设方案(2016—2020年)的部署,加快建设管道二期、三期工程。目前,从潍坊到东营、滨州的管道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,到垦利的三期工程已经开展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。青岛晚报/掌上青岛/青网 记者 王伟